以前的九巴16線為元朗東來往佐敦道碼頭之間,為一條超級長途巴士線。在1955年,16線開7.5分鐘一班,並且設有完善的雙向分段收費。
1. 當年這線是否甚少人搭足全程的流水線?
2. 當年屯門及元朗仍未開發,究竟夠不夠客支持7.5分鐘一班?
3. 當年此線全程的行車時間大約多長?
4. 當年此線的甩班情況是否嚴重?
到1973年九巴大規模重組新界路線,16線改稱50線。重組後初期,新界西部郊區前往市區的巴士路線只有50、51及52三線,53以後全是郊區路線。當年50線是全港車程最長、行車時間最長、車站數目最多(約190個)的路線,但在1977年,50線仍能保持頻密班次。而重組當日開辦的52及53線均行走青山公路,與50線重疊。
5. 重組之前的16線是否客量過多?
6. 重組之後初期的50線是否仍設有雙向分段收費?
7. 當年52及53線的客量又如何?
8. 50線取消分段收費後,客量有沒有急速下跌?
1978年,屯門公路通車,九巴開辦68線。68線與50線除了屯門公路一段外基本相同,價錢亦相同。
9. 開辦了68線後,50線的客量有沒有下跌?
10. 當時正值屯門新市鎮開發初期,多不多人乘搭50及68線來往屯門及市區?
11. 在八十年代中期,在早上繁忙時間乘搭68線由元朗去佐敦道大約要多久?
12. 在八十年代中期,在下午繁忙時間於葵涌一帶往元朗的68線巴士頂閘情況是否嚴重?
到了九十年代,屯門新市鎮已經發展了大部分,而68X線亦已經開辦。不過,68X線被歸類為特快線,車費比68線高。
13. 當年多不多人死等車費較便宜的68線?
14. 68X為初期加冷的路線,在1991年,68X線的普通巴士收6.9,而空調巴士收12.0。在當年,空調巴士被稱作上等人士的專利品,而在社會壓力下,兩巴將部分空調巴士訂單更改為非空調。請問當年的空調班次是否普遍吉車遊街?
15. 在早上繁忙時間,68X往市區在屯門公路(即紅橋、屯仁街及華都花園)三站的清客能力如何?
16. 當年前往尖沙咀碼頭的268B線客量又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