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HAPPY :英國出模型睇成為一件紀念品,EFE要架車要有番咁上下歷史先
可以推出(當然近年已經俾Corgi北嶺同Britbus打破呢種概念),
但香港出模型就似一件商品,要迎合市場口味多過紀念價值,
結果平均每月有車出,有時分分鐘架車落地唔夠一年已經
出左3款模型
商品化無疑令間公司可以盡快回本,特別以香港呢個咁細既
市場,亦令模型市場變得多姿多彩,但模型質素係點大家心中
有數,所以大家與其問香港幾時有外國質素模型,倒不如多留
意海外市場,可能發現既比香港更多
再扯遠少少,拉闊少少黎睇,
由以往嫌棄《巴士年鑑》內容牽涉太多外地題材,到日常的討論話題所見,
就知道近五、六年香港的市場氣候其實係幾咁狹窄。
容我用誇張少少的比喻黎形容一下,我對現時市場上大部份「參與者」的睇法:
連對一件玩具都冇要求的人,好難期望佢會對模型有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