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拜讀了中文大學翻譯學講座教授,金聖華教授於<<認識翻譯真面目>>中一篇名為「漣漣清水流,何忍投穢物」的文章,當中講到:「語言文字是世代相傳,承先啟後的,中文經過千百年的演變,淘鍊,怎樣到了今時今日,竟然出現了青黃不接的斷層? 」
大陸自1949年「一片紅」後(「內地」為中國共產黨中央政府為了在文字上消除「中港差別」所用作矮化香港的字眼),經歷多年的歷史,原本作為文化傳承的中文就大慨只能在中華民國,或者是外地、香港等地才可以再找到。餘下的就只有今天詞不達意,更不知其所謂的「大陸中文」。就以「視頻」一字為例,如果以語言學的語素(Morpheme)而論,「視」可能的組合會是,視覺、視訊等;「頻」,可以是頻道或者是頻率等。所以視頻的字意是否代表視象頻道? 還是視訊頻率? 令人氣結的是,兩詞,相對於影片均不明所意,不知所謂(即係跟本唔知你講緊乜

香港過去的百多年的宗主國均為英國,免卻了共產黨政權上台,將香港一併「解放」。多名教育家、文學家,例如是新亞書院的創辦人錢穆先生,都在香港繼續他們的教育事業,香港才得已保存這一點的文化,作為香港人的各位,又何忍向自己的說話和文字投下由大陸來的穢物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