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直通路線即是在市區繁忙路段作有限度停站的巴士路線,如以現今的例子作說明,港島的30X線就是最佳例子(在薄扶林道只停大站)。18線亦因跳過灣仔區繁忙路段,行走告士打道在灣仔及銅鑼灣有限度停站而被歸類為半直通路線,43X情況亦類似。但是為什麼同為行經灣仔北及銅鑼灣北跳過繁忙路段的2號線卻從來沒有上黃底紅字,而被視作為流水線?
至於特快線及X字尾方面,X字尾即是特快線(N8X除外),但特快線卻不一定是X字尾(例如新界的263、276等),亦有些X字尾路線只是單方向特快(如970X)。究竟巴士公司開辦/更改特快路線有沒有什麼準則何時會用X字尾?我只知在八九十年代行經新路的路線就會用X字尾,包括:
機場隧道、荃灣路、吐露港公路、粉嶺公路、大老山隧道、城門隧道(新田公路的276是以空調服務招徠,故沒有X字尾)
無論那批路線有多慢(如40X、63X)都好,都照用X字尾,但是真正的特快線,如果是行經舊路(如屯門公路、葵涌道、龍翔道等),就沒有X字尾,例如38、42C、59M等。最初來往市區及元朗的路線只限50及51線,屯門公路通車時開辦68線(其實68已經比50快得多),但當年根本未有特快線這概念,而到荃灣路通車,68再拆多條68X出來,這時已經是八十年代末期有了特快線,於是就用了X字尾。到後來西九龍公路通車所開的特快線,卻無厘頭地用了B字尾(當年B字尾的路線是晨早經西九龍走廊往尖沙咀的路線)。另外,當年8P轉全日沒有更改字尾,279P轉全日就將P改了做X。難道字尾的運用沒有準則可言?